过去,人们往往会选择入土为安,但在土地资源愈发稀缺的今天,推广不占或少占地的生态安葬方式,不但可以节约土地资源,也能极大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。随着近年来石狮大力推进殡葬改革,推动移风易俗,海葬等绿色殡葬方式在石狮渐成风尚。
魂归大海
生命的另一种礼赞
3月27日上午,灵秀镇塘园村举行了一场集体海葬活动,近八百位先人的骨灰撒入泉州湾外海,拥抱碧海蓝天。
这不是石狮第一次举行海葬活动,早在1998年,蚶江百岁老人郭乌气逝世后举办了我市首场海葬,此后每年都有不少人选择在死后魂归大海。2015年,港边村主任李加胜的母亲龚笑治逝世后,追随5年前同样选择海葬的丈夫李昌权一同长眠大海,亦成为一段佳谈。
与此同时,石狮还多次举行大规模海葬活动。2013年,灵秀镇钞坑村民为支持钞坑片区改造举行了集体海葬仪式,先后共有2365位钞坑先人魂归大海;2018年,石狮海葬数量达到最高峰,共实行海葬4506例。
海葬作为一种绿色殡葬,和树葬、草坪葬、花盆葬等成为时下引领殡葬发展的新风尚。当生命走向尽头,回归大自然,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,这是所有实行绿色殡葬的逝者对生命的另一种礼赞。
当生命走向尽头
你会选择绿色殡葬吗?
当生命走向尽头,你会选择绿色殡葬吗?以此为题,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,同样听到了不少支持的声音。
“生不带来死不带去,最好火化后直接做成花盆,再种上花。”市民小张便是绿色殡葬的支持者,他不想把死亡看得那么沉重,不想在与家人告别时留下的只有哀伤。
“如果让我选择,我希望进行海葬,毕竟生活在海边,以后家人看到大海就会想起我。”市民李女士表示,选择海葬既省钱又省事,她说:“希望以后我的家人能够尊重我的选择。”
(记者 林本鸣)